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那么,那些傳統意義上的“污染大戶”,在這個冬天,究竟過得如何?12月12日,環保部組織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山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超低排放 讓“煤炭”不再等于“重污染”
說起大氣污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一排排冒氣的大煙囪——燃煤鍋爐,必定是大氣污染無可抵賴的“元兇”之一。不過,近年來,一項叫做“超低排放”的新技術,似乎正在慢慢改變著環境保護“談煤色變”的現狀。
所謂“超低排放”,是燃煤發電機組清潔生產水平的新標桿。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燃煤發電機組在現有煙氣治理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組合創新,使煙氣污染物排放達到天然氣機組排放標準的煙氣深度治理技術。
作為濟南市最早的熱電聯產供熱企業,濟南熱電是“供暖大戶”的同時,也是“用煤大戶”,更是“污染大戶”。如今,隨著35臺總容量3290噸/時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濟南熱電“污染大戶”的帽子似乎可以摘掉了。11月份企業在線監測監控數據顯示:煙塵排放為2mg/Nm3、SO2排放11mg/Nm3、NOX排放32 mg/Nm3,較2015年改造前三項主要污染物煙塵、SO2、NOX分別下降88%、86%、82%;年污染物排放量煙塵、SO2、NOX分別減少164噸、663噸、1408噸。這份數據表明,濟南熱電所屬所有燃煤鍋爐大氣污染排放已優于燃氣鍋爐排放,實現趨零排放。
自我加壓 嘗到環保投入的“甜頭”
“環境保護是企業發展的前置條件”。這句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奉為箴言。步步加嚴的環保標準使得企業不得不加大環保投入,一些有前瞻性的地區、企業甚至自我加壓,以比國家要求更為嚴格的標準作為考核依據,并從中嘗到了“甜頭”。
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地煉”企業,卻與人們想象中臟亂差的小地煉廠有著天壤之別。廠區里干凈、空曠,隨處可見的是各種設備、罐車,聞不到一絲異味。這一切,離不開的是環保投入。據介紹,自2008年起來,該企業已累計投入環保資金8億余元,用于污水處理場、硫磺回收、瓦斯回收、城區余熱供暖、鍋爐超低排放、加熱爐底氮燃燒等多個環保項目。
企業負責人坦言,環保投入的初衷,只是因為“不達標企業沒法生存”,投入是不得不為,也沒想過環保投入能為企業帶來利潤。然而,隨著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國家對“散亂污”企業及環保違法企業的清理整治,原本靠環保違法惡意搶占市場份額的企業無法生存,一定程度上促使行業競爭更加有序化發展,讓這些達標排放的企業有一種“環保查的越嚴,越利于企業發展”的感覺。不僅如此,環保投入有時候還會讓企業有“意外的收獲”。以匯豐為例,VOCs治理的要求促使企業投資4000萬元建設低壓瓦斯回收裝置,這原本屬于典型的環保投入,但此裝置的應用可以為企業實現年回收低壓瓦斯7600噸,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3000萬元。
關停、整治、取締 “散亂污”留不得
今年,我省在落實國家要求的基礎上,將“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的范圍由7個傳輸通道城市擴大到全省17市。目前,全省17市排查出的涉氣“散亂污”企業,總體上完成整治工作。這讓人不禁想問,在這些成績背后,需要綜合治理的企業怎么說,老百姓對于關停取締又怎么看?
在濟寧,有一家20多名員工組成的小型印刷企業,叫同興印刷廠,印刷中油墨揮發產生有害氣體,且沒有環保手續,被列為散、亂、污企業,治理措施是退城進園,提升改造。如今,身在濱河科技園區,辦理了環保手續,安裝了VOCs空氣凈化設備,各項環保要求都達標,員工不必擔心丟掉工作的同時,也不再受異味侵害,身體健康得到保障。企業負責人說,退城進園之后,不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而且營業額提升了足足30%。
口頭村是濟寧市很普通的一個村莊。如果非要說有什么不普通,就是它靠近兗礦二號井,村子四周曾經遍布120余家小煤礦,當地的司機都對這里避而遠之,因為剛刷的車走這么一趟,基本上就全黑了。如今,隨著“散亂污”綜合治理,這些小煤礦全部被取締關停,當地村民無不拍手稱贊。一位村民大哥說,他有很嚴重的粉塵過敏癥,以前每次出門都得包的嚴嚴實實的,天天不舒服;現在皮膚敏感的癥狀幾乎消失了,不光出門不妨礙,還能沒事喝點小酒,別提多愜意了。
散煤治理 保暖為重,清潔就好
說起空氣的污染源,有一種污染經常被忽略,那就是民用散燒煤。各種研究表明,民用散燒煤確實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霧霾,而民用散燒煤無法有效治理,替代是最佳途徑。于是,“氣代煤”“電代煤”等措施應運而生。
大明湖街道地處濟南市老城區,轄區里開放式老舊小區多,基礎設施陳舊,沒有暖氣,居民每到冬天就使用燃煤取暖。2016年,街道在充分落實民主協商制度的前提下開始專項整治,探索集中供暖新路子。截至目前,明湖小區3236戶居民實現了集中供暖全覆蓋。轄區內的平房區很多不具備集中供暖的條件,于是,“氣代煤”“電代煤”就成為散煤替代的最佳選擇。街道負責人說,年輕人大多數愿意選擇電代煤等替代方式,可是很多燒煤燒習慣了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堅持想要燒煤取暖。于是,街道居委會采用多種方式宣傳、推廣清潔煤及清潔燃具,普及清潔煤推廣使用的各種知識。今年冬天,轄區內170戶平房居民早早就到居委會訂購了清潔燃煤,總計采暖面積5661.5平方米。“居民想用什么方式取暖都可以,他們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只要保暖就好,只要清潔就好,只要老百姓滿意就好。”街道負責人如是說。
看起來,“污染大戶”們的這個冬天,似乎并不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