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細數身邊美好變化,最讓人驚喜的莫過于,藍天多了,空氣清了,最美天際線正向人心延伸。這種獲得感,寫下一年全省打贏環保攻堅戰最為醒目的注腳。然而,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定是一場艱巨的攻堅戰、持久戰。新的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打贏環保攻堅戰,思想不能松,壓力不能減,力度不能降。
環保力度不能降,是由講政治的根本要求所決定的。環保問題一頭連著黨心民心,一頭牽著改革發展,“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環保工作做不好,群眾不滿意,發展無保障,勢必影響黨的威信、削弱執政根基,決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民生問題、社會問題,更是重要的政治問題。把環保工作放到政治天平上去稱一稱,擺在政治尺度里量一量,就會發現,那些“上邊不查、百姓不告,環保工作過得去就行”的想法,那些“只認GDP,環保讓讓道”的行為,說到底是沒有體認到環保工作的深刻政治內涵,沒有掂量出環保工作不斷加大的政治“權重”,是政治素質和政治能力不達標。保護好山東的生態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山東狠抓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強力攻堅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等“老大難”,零容忍、出重拳、嚴追責,“氣質”“水質”大為改觀,群眾紛紛點贊。回頭想一想,為什么新一屆省委班子要把“生態環境優”作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四個目標之一?為什么省委、省政府對環保問題緊緊盯住,采取斷然措施、一抓到底?為什么有那種坐不住的責任感、緊迫感?原因就在于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始終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始終從講政治的高度抓環保工作。就像省委一再強調的那樣,對環保工作,怎么重視都不過分、怎么抓都不過分。認清這一點,把準這一條,行動上就會堅定不移,力道上就會不偏不虛,力度上就會只增不減。
繼續加大環保力度,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綠”要成為發展方式,也要成為生活方式。在這樣一個階段,環保與發展的關系該如何看待?抓環保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環保力度是不是可以降一降、工作可以緩一緩?不少人心里有疑問。短期看,環保對經濟數字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但實際上,那些環境質量差的地方,經濟質量也好不了哪里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而那些把環保當成生產力的地方,不僅提升了經濟質量效益,也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和收益。這些地方的實踐證明,環境保護不是發展的包袱,更不是發展的障礙,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再看一看省情,我省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居全國前列,全省煤炭消費總量大,占全國的比重也較高,環保問題仍是制約山東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短板。抓生態環保建設,就是抓發展質量,就是抓可持續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省委強調,新的一年,環境保護的力度不僅不能降,還要繼續加大。這是軍令狀,這是任務書。向高質量發展聚焦發力,要求我們把環保馬力開足,更好地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在山東落地生根,更好地倒逼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繼續加大環保力度,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釘釘子”精神,轉變作風、求真務實、一抓到底。所謂力度,是要讓不法企業付出的成本;所謂準頭,是不法行為遭到查處的概率。以成本與概率的乘積,讓環境違法企業徹底出局,才構成強大的威懾力。在這一進程中,既需要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來規范約束,更需要生產生活中的躬身踐行;既需要政府部門的倡導垂范,也離不開企業、個人的多方參與。聚焦問題抓要害,找準病根開藥方,全省經濟工作暨金融工作會議,從持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開展環保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持續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三個方面,指明了下一步打贏環保攻堅戰的著力點突破點。聚焦突出環境問題,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真正擼起袖子加油干,堅決處置口頭上高唱“綠水青山”、背地里大搞“黑色增長”的行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一定能加快美麗山東建設,讓山東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