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潮涌動。千帆競速,山東發展最大的優勢和潛力何在?答案無疑是海洋。
全省經濟工作暨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是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經略海洋,首先要關心海洋、認識海洋,以摸清底數為基礎,以搞好規劃為先手,山東奏響“藍色樂章”新的序曲。
摸清底數實情
做好戰略規劃
向海洋要質量、要效益、要增長,是沿海各省市共同的聚焦點。自2011年國務院批準山東、廣東、浙江、福建、天津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省份以來,廣東、浙江、福建、天津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分別為11.4%、7.4%、13.1%和12.7%,以大投入、大項目、大進大出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成為帶動各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了2016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因涉海部門繁多,各項數據散落各處,匯集各項數據用時頗久。省內情況也是如此,全省有多少家涉海企業?這一基礎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
在此背景下,山東將目光回溯,從最基礎入手,將摸清底數和實情作為當務之急,集中力量先期搞好戰略規劃。
2017年12月5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在青島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就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認真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的意見建議,提出了“要摸清我省海洋發展的底數和實情,堅持陸海統籌,做好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在全省經濟工作暨金融工作會議上,劉家義又明確指出,當務之急是摸清底數和實情,集中力量先期搞好戰略規劃。
目前,省委已經成立海洋發展戰略規劃領導小組,劉家義書記任組長,龔正省長和李群常務副省長為副組長,省直多個部門參與,旨在打破條塊分割,切實摸清海洋經濟發展底數和實情。目前,多路調研組正在深入調研。同時,借由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我省正在鋪開涉海領域的單位清查、產業調查、專題調查和平臺建設調查,集中力量先期搞好戰略規劃,謀定而后動,進一步增強海洋工作的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促進成果轉化
放大創新優勢
新時代的海洋經濟發展,以智慧海洋為引領。我省是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核心基地,云集56所中央駐魯和市屬以上涉海科研、教學機構,以及46個國家級海洋科技平臺。其中,30多個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海洋高級科技人才占全國的50%以上。
2017年中國(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上,我省雖有中集來福士建造的“藍鯨1號”等驚艷全國,但整體而言,山東海洋裝備制造實力與先進省份相比明顯偏弱。
近年來,我省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保持全國領先,但科技成果“花多果少”“墻內開花墻外香”問題并未得到有效破解。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分析,一方面,我省海洋科技領域做基礎研究的多,能實現工程化、產業化的少;另一方面,海洋高端人才行業分布不平衡,在海洋水產、海洋生物等方面比較集中,在海洋工程、海洋裝備等行業相對欠缺。同時,重大功能性創新服務平臺較少,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不夠多,整合資源的能力不夠強。
對高科技人才,留人拴心關鍵何在?除了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的完善、良好的待遇之外,大科學裝置集群的打造,以及大科學計劃的實施是關鍵所在。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則需在產學研對接服務上精準施策,盡量避免科技成果“花落別家”。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我省將推動各市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金,落實好引導基金直投、科技融資風險補償等政策,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加速科技創新鏈與金融資本鏈的融合共生。
堅持陸海統籌
一體謀劃發展
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融資政策研究所所長遲泓認為,陸海統籌發展應當統籌考慮陸海經濟體系,內陸、沿海、近海、遠海統一謀劃,統籌陸海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發展空間向深遠海拓展。
省發改委區域辦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原來講陸海統籌,更多是在海岸帶上布局海洋產業。今后將把海洋與陸地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
把海洋產業與臨海產業、涉海產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謀劃,更多的海洋產業及相關園區可以到內陸去布局。
堅持陸海統籌、聯動發展,我省多項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正在加快建設。同時,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快速崛起,青島西海岸、濰坊濱海、威海南海、煙臺東部四個海洋經濟新區,以及青島中德生態園、日照國際海洋城、濰坊濱海產業園三個特色產業園,以占全省2.2%的陸域面積貢獻了全省6%的生產總值和12.8%的海洋生產總值。
經濟發展要有大統籌、大空間的理念,我省將創新陸海統籌管理模式,全面開展陸海產業規劃銜接,推動建立跨領域、跨行業、跨地區的海洋信息聯動機制,建設全省海洋大數據中心,打造一體化的智慧海洋全域旅游服務等平臺,在政府的精心指導下,依靠市場機制,促進各地之間海洋產業優勢互補、共享發展。
在維護海洋生態空間安全的基礎上,我省將統籌濱海土地、圍填海造地、海島開發,緩解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瓶頸,同時,統籌海陸水資源利用。分散的沿海港口資源也將在綜合管理方面先行先試,省海洋漁業廳進行相關調研后建議,根據現有港口現狀,立足港口特色和優勢,對港口發展方向和重點進行重新布局和功能定位,推動港口差異化、特色化、協同化建設,避免同質化低水平競爭,形成全省港口的整體優勢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