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威海,不見平日里的藍天白云,天地間仿佛朦朦朧朧遮上了一層薄紗,飄渺的不似人間。
威海的空氣好,早已是不爭的共識,年年全省17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第一的成績就是最好的佐證,2017年,威?!八{天白云 繁星閃爍”天數為362天,八項指標均排名全省第一。
很多人都說,威海的空氣好是正常的,三面環海,又沒有什么重工業,空氣不好才怪呢。第一年,這種聲音很多,第二年,第三年……直到威海市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這種“天賦論”也慢慢不再有人提及。誰都明白,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絕不是簡簡單單靠“天賦”做得到的。
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級海洋生態示范區、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還有今年剛剛評選出來的,首屆中國十大養生城市。威海的環境有多好?好到這么多年來一項項不勝枚舉的桂冠落到威海頭上,沒有人提出異議,甚至覺得“本該如此”。
既然威海的空氣質量不是只靠“天賦”,那么,威?!皻赓|”穩居全省第一的“秘訣”究竟是什么?
生態立市 三十年不變的堅守
威海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說她古老,是因為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新石器時代。說她年輕,則是因為這個城市1987年才正式邁入地級市行列,到今天,才31年。三十年間,歷屆政府,不同的發展理念,不同的發展方向,卻有一種堅守,從威海市立市的那一天起,直到現在,從未改變。那就是——生態立市,環境優先。
在威海市,流傳著一個讓當地人非常自豪的故事:多年前,在那個還是以GDP論英雄的時代,有一家知名的化工企業希望落戶威海,可威海市考慮再三,鑒于化工企業的高污染高排放,還是拒絕了。后來,這家企業又將目光瞄準了另外一個沿海城市,并且成功落戶。據說,當年,威海市的空氣質量跟那一座沿海城市不相上下,可就因為對這些污染大戶們不同的態度,一個拒絕,一個接受,這幾年,威海的空氣質量已經將這座城市遠遠的甩在了后面。
而威海市面對高污染企業敢于說“不”的底氣,也在于那不變的八個字——生態立市,環境優先。
依照自然資源來說,威海擁有全省最長的海岸線和得天獨厚的深水港,特別適合發展煉油、化工、鋼鐵、水泥等重工業項目。但從立市之初,威海市委、市政府就堅持將生態環境視為最大的比較優勢,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傾力守護碧水藍天,把污染物排放總量和環境容量作為產業環境準入必要條件,高排放、高消耗的項目堅決不上,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從實踐上堅守了“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
多年來,威海市圍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環保工作列入決策目標、行動計劃、考核監督“三個體系”,緊緊圍繞加快建設更可持續的綠色生態之城,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戰略,堅守碧海藍天主色調,以環境建設提升城市形象,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走出了一條開發與保護并重、人與環境相和諧的綠色發展路子。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每微必爭 不讓空氣質量變成“瓷娃娃”
2015年快到年底的時候,威海市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二級標準。就在所有人覺得可以長舒一口氣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霧霾席卷了整個齊魯大地,就在2015年最后幾天,威海市PM2.5超標了,二級標準失之交臂。
那段恨不得將PM2.5當成“瓷娃娃”小心翼翼“呵護”、提心吊膽隨時盯著實時監控數據的日子,讓威海市環保系統感觸頗深。
有鑒于此,威海市將空氣治理的目光瞄準PM2.5,并對準對PM2.5影響最大的PM10,一場“每微必爭”的藍天白云保衛戰轟轟烈烈的“打響”——煤炭消費總量減少2萬噸;備案的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65兆瓦;完成農村清潔供暖1400多戶;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超過城市建成區面積的80%;所有53臺電力企業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區內所有78臺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1234家“散亂污”企業全部完成清理取締和整改提升;所有建筑工地全面落實“六個百分百”標準;采石場總數壓減比例達到93%;中心市區取締露天燒烤經營攤點1000余處次;發展清潔能源營運車輛4476輛,新能源公交車占總數的77%;全市364座加油站全部完成一、二級油氣回收改造;中心市區完成綠道建設219公里;兩年來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4.58萬畝……
威海熱電是全省首家所有機組一次性通過超低排放驗收的地方熱電企業,擁有國內電力行業最大的單體封閉煤場。不過,這家企業最有名的是一間奇怪的中控室,里面的大屏幕上顯示的不是各項污染物排放數據,而是“智慧信息化供熱調度系統”。這套被稱作“智慧供熱”的系統以大數據為依托,將供熱需求、供應、控制相結合,實行供熱自動化調節。系統可以根據天氣預報,對未來幾天的供熱需求進行精準預測,自動調節壓力、溫度等供熱系數,將居民家中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居民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用室內的調節閥進行微調,滿足自身室溫需求?!爸腔酃帷毕到y投資9858萬元,被列為國家發改委重大節能項目,獲山東省重大節能成果,實現了供熱計量數字化、節能控制智能化、住戶用熱自主化、政府監督網絡化。年節標煤8.6萬噸,節水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992噸、氮氧化物581噸、煙塵1660噸。
小時預警 不留任何空氣質量“死角”
威海市的空氣質量監管采取日報送,旬、月、季通報制度,雖然頻次多,但在各市中并不少見。真正在環保系統內部施行的,是空氣質量和重點企業自動監控數據超標預警機制,而這個機制,實行的是“小時預警”。
以重點企業自動監控數據為例,一旦發現某企業在線監控數據小時超標,數據立刻自動傳輸到監控數據運維公司,核實是否屬于設備問題。當證實不屬于設備問題的時候,即刻發布預警,企業的環保負責人會在第一時間收到預警,要立刻對相關點位進行排查,減少持續超標排放,而環保執法人員也會立刻趕到企業進行現場排查,以求用最快的速度解決超標問題。
而空氣質量的超標預警,則是來源于威海市12個空氣子站。一旦出現某項空氣質量數據超標現象,數據也是立刻自動傳輸到監控數據運維公司,核實是否屬于設備問題。當證實不屬于設備問題的時候,當地環保分局及當地相關負責人在第一時間收到預警,相關應急機制也會立即啟動,排查周邊所有污染源,盡快解決空氣質量超標問題。而這個“超標”,指的是超過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齊抓共管 聯防聯控促環保合力
在威海市一個建筑工地,一群人正在檢查施工區域100%圍擋、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蓋、施工場地100%灑水清掃、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這“六個百分百”標準的執行情況。而這些檢查人員,并不來自環保系統,而是住建部門。
“各級各部門聯防聯控合力治污。”這句話在威海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按照《威海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的要求,威海市區市屬地責任、部門行業責任、環保部門統一監管責任以及企業主體責任得到全面落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團結治污的責任體系已經形成。
以大氣污染防治為例,發改部門強化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經信部門推動油品質量提升,住建部門開展揚塵治理行動,城管執法部門對露天燒烤、餐飲油煙分類進行整治,公安部門嚴格機動車源頭和路面管控,環保、交通部門加強重型柴油運輸車輛管控,環保部門嚴格監察監管工業污染,促進重點污染企業不斷提標升級。
共治共享 全民參與保護環境
“現在在威海,要是哪個污染企業想進來,別說環評通不過,老百姓知道了都不可能允許?!蓖J协h保局工作人員如是說。
在威海,民眾對環境的期望值非常高,而對環境污染的容忍度則很低。從人人參與到全民共治,威海市的環境保護意識仿佛已經融入整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了所有人共同的行為自覺。
10支環保志愿者服務大隊,2000多名環保志愿者,150多所綠色學校、160余個綠色社區……“環保志愿活動日”,“環保集中宣傳活動月”,“愛綠、護綠、共建綠色家園”活動,“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攜手呵護藍天”倡議……威海民眾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形成環境保護的強大力量,構建起全民共治的環境管理體系。
生態修復 歷史“欠債”今日還
在威海市,有一處新興的國家5A級景區,那是一座以展示東方古典文化為主的大型生態文化景區,叫華夏城。景區中,有全面展示堯舜禹時期歷史文化的禹王宮,有集中展示膠東民俗特色的夏園,有威海人民防空教育館,有中國跨度最大的華夏第一牌樓,有世界獨一無二的三面圣水觀音,還有會跑的實景演藝--《神游傳奇》秀。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美麗的地方,十幾年前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采石礦坑。
華夏城所在的龍山,曾經綠樹繁茂,風光秀麗。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采石產業大興,龍山被分割為44個采石場,累計占地達3767畝,面積占整個城中山的72%。十數年的時間,龍山原本完整的山巒支離破碎,石渣亂撒,粉塵彌漫,再也不復當年的景象。直到采石場被全面叫停,這里的生態原貌已幾乎破壞殆盡。
2003年,以華夏文旅集團主導的山體修復工程正式啟動。當時,龍山破壞最嚴重的6個礦坑占地達到936畝,整個范圍內44個礦坑累計占地達3767畝,礦坑最高斷面107米,堆積礦渣礦粉40多米厚。十幾年的時間,44.3億元的投資,130多輛工程車,運土方5692.67萬立方,建造大小水庫35個,栽樹1127萬棵……終于,一座礦坑上的大花園、廢墟上的新景觀矗立在人們面前。
如今,華夏城已經成為世界生態修復、修廢利用的典型示范區,并將環境治理與旅游開發相結合,依托礦坑地形地勢開發而成的各類景觀也成了到威海旅游必看的景區之一。2017年全年景區接待游客200.23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9億元。
2018年4月,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表揚威海市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二級標準的通報》(魯政字[2018]64號),對威海市“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位居全省第一位”的優良“氣質”通報表揚。
對于威海市來說,這是對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環保事業的鞭策與期許。
“威海市要扛起山東省空氣質量這面‘紅旗’,也要將‘威海藍’變成一道常態化的靚麗的風景線?!蓖J协h保局局長畢建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