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山東省部分國控、入海及省控河湖斷面水質呈惡化趨勢,特別是優良水體比例明顯下降。省環保廳圍繞不達標和達標邊緣斷面,明重點、強措施、抓落實,堅決遏制區域水污染反彈趨勢,上半年,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情況有所改善。
針對今年一季度區域水污染反彈趨勢明顯的問題,經過深入研究分析和現場排查,確定主要是因少數工礦企業超標排污、部分城鎮基礎設施不完善、個別地區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突出,以及不良氣候、地質影響等因素造成。
為有效遏制區域水污染反彈趨勢,省環保廳切實加大不達標斷面督辦力度。建立對超標斷面定期調度的工作機制,并借力中央環保督察問題反饋及省級突出環境問題攻堅行動加強督辦;以省環保廳黨組名義向相關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專題致信,督促切實查找超標原因、加大治污力度、采取強力措施,確保盡快遏制污染反彈趨勢;對推進相對滯緩、水環境同比惡化的6市12個責任縣(市、區)政府進行了督辦調度,要求堅決扛起“對水環境質量負總責”的政治責任,限期實現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同時,強化水環境日常管理。堅持每月對全省水環境形勢進行全面分析,定期向省、市政府負責同志和各級河長通報斷面超標情況,指出各市優良水體比例、劣五類水體比例兩項約束性指標與年度目標差距;嚴格落實《山東省水污染防治綜合督導方案》,先后向有關市發出預警(督辦)函32期,對4個超標斷面進行“掛號”管理,對7個責任縣(區)涉水建設項目進行區域限批;召開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視頻會、水環境形勢分析及水污染防治工作調度會、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后地區調度會等,要求各有關縣(市、區)政府、各級環保部門聚焦不達標斷面及超標因子,確保堅決打好保優良水體和消除劣五類水體的攻堅戰。
在此基礎上,省環保廳著力完善水污染防治長效管理機制。組織對17市落實“水十條”情況進行了綜合評估和量化打分,評估結果經省政府同意后,向各市及省直有關部門進行了通報;積極與省河長制辦公室協調,將《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考核斷面水質狀況納入各市河長制工作年度考核內容;結合國家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信息平臺,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常態化、網絡化、實時化調度機制,加強對重點治污工作的調度和督辦,有力保障了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治理、非法入海排污口取締、敏感水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工作的完成,為流域水環境持續改善奠定了基礎。
經過不懈努力,上半年,全省區域水污染反彈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持續改善。數據顯示,全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確定的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為59.0%,達到并優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2.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持平;劣五類水體控制比例為4.8%,達到并優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2.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7.2個百分點。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有51個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符合年度目標要求。全省17市城市建成區的165個黑臭水體中,155個已整治完成,總體整治完成率為93.9%,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下一步,省環保廳將繼續圍繞優良水體、劣五類水體比例兩項約束性指標,強化措施,精準發力,對各類超標及達標邊緣斷面盯緊抓牢,在前期已采取措施的基礎上,結合全面實行河長制、湖長制,科學施策、持續攻堅,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